蛲虫病防治知识
蛲虫病是由蛲虫(蠕形住肠线虫)感染引起的疾病。雌虫的产卵活动可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继发感染,若有异位寄生时,则可引起严重后果。
一、蛲虫生活史
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妊娠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一条雌虫的子宫内含虫卵约5000~17000个。雌虫脱离宿主肠壁,并向肠腔下段移行。但在肠内的温度和低氧压的环境中,一般不排卵或仅少量排卵。当宿主熟睡时,肛门括约肌较松弛,部分雌虫可自肛门爬出,因受温度及湿度改变和空气的刺激,便开始大量排卵,雌虫排卵后大多死亡,但有少数雌虫可再进入肛门或阴道、尿道等处,引起异位损害。成虫通常寄生于人体的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到达胃和食管等处。
黏附在肛门附近皮肤的虫卵,因温度、湿度适宜,氧充足,发育很快,约经6小时,卵壳内的幼虫发育成熟,并蜕一次皮,成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通过污染手指、食物、文具和衣服以及随空气尘埃而进入人体。被吞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幼虫沿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至结肠再蜕皮1次后发育为成虫。自吞入感染期卵至虫体发育成熟,约需2~6周。雌虫寿命为2~4周,一般不超过两个月。但由于反复感染,可持续多年。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蛲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内感染也很普遍。儿童显著高于成人。蛲虫感染还具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分布特点。濮阳市2019年调查结果,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最低为5.28%,感染率最高达37.69%。
(二)传染源
人是唯一传染源。因为其生活史简单,成虫寿命较短,儿童多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尚未养成,故重复感染十分普遍,但其对多数驱虫药物敏感,所以本病的特点是易治难防。
(三)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
1.自身感染 由于蛲虫的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体不需经过人体之外的环境发育,感染期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蛲虫卵在患者指甲内或皮肤上可活10天,在室内可存活21天,因此,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取食物,均可将蛲虫卵带入口中,造成患者反复感染。
2.接触感染 患者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玩具和日常用品,或者通过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室内家具和地面上的蛲虫卵,使其他人因接触虫卵而感染,因此,接触传染是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3.吸入感染 散布在外界的蛲虫卵因比重小,可被动飞散到空气中,或附着在飞扬的尘土中,随着人的呼吸将虫卵吸进体内,使人感染。
另外,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因温度、湿度适宜而孵化,逸出的幼虫可能再钻入肛门到达肠内发育为成虫,引起逆行感染。
三、临床表现
(一)雌虫产卵活动引起的症状
人体蛲虫感染可因感染程度以及机体状态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雌虫在夜晚爬出肛门外产卵,剌激局部,可使肛门、会阴部以及阴门或阴囊的皮肤发生湿疹性皮炎。因奇痒难忍,产卵处皮肤常被抓破引起出血或继发性感染。常伴有恶梦、失眠、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夜间磨牙及夜惊等症状。
(二)在肠道寄生引起的肠壁及附近组织病变
蛲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以肠上皮细胞、肠内容物或血液为食,肠黏膜受损害引起慢性炎症或微小溃疡,可形成蛲虫性肉芽肿。肠道症状多不明显,但有的出现肠炎,消化道功能紊乱,重度感染者可伴有腹泻,粪便中带有较多黏液或有少量血丝。
(三)引起呼吸系统的病变
人吸入含有蛲虫卵的灰尘也有致蛲虫病的可能。有人研究了蛲虫感染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发现蛲虫作为抗原有引起呼吸道过敏的可能性。有1例生前全肺呈现尘埃肺样变化疑为肺癌的老年妇女,死后尸检发现肺内有已崩溃的雌蛲虫和许多典型的蛲虫卵。
(四)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
1.蛲虫性阑尾炎 因阑尾与回盲部直接相连,蛲虫很容易钻入阑尾,引起蛲虫性阑尾炎。阑尾中存在蛲虫并非罕见,阑尾内检出蛲虫部位以根部最多,中央部次之,尖端部最少。蛲虫性阑尾炎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同,但其特点为疼痛部位不定,慢性发病明显多于急性和亚急性阑尾炎。此类患者如早期治疗,往往可免于阑尾切除。
2.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病变 女性多见。蛲虫在肠管内受精后,妊娠雌虫下降到肛门附近产卵,经外阴或阴部进入生殖系统各脏器,如阴道、子宫及输卵管,引起阴道炎、子宫颈炎、内膜炎、输卵管炎和输卵管脓肿,并在这些部位引起以虫卵或虫体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甚至并发输卵管穿孔等,以至需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症状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下腹疼痛或月经增多等。有时可触及附件肿块,与一般炎症难以鉴别,但分泌物涂片可查到蛲虫卵,子宫内膜刮取物和阴道口有时也可找到成虫和虫卵。蛲虫有时从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可引起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炎症;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盆腔,则引起蛲虫性腹腔炎、盆腔炎和蛲虫性肉芽肿。
3.皮肤异位寄生 由于妊娠雌虫至肛门部产卵,因此,在肛周、会阴、大腿内侧皮肤的刮拭物中常可找到蛲虫卵。白木公等(1974)报道1例1周岁男孩在肛门皮下肿块中查到妊娠雌虫。在肛门瘘管中曾找到蛲虫卵和幼虫。还有1例在阑尾切除术2年后,于前腹壁皮下组织内发现蛲虫。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
1.肛拭法检查虫卵 由于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所以粪便检查虫卵的阳性率极低,诊断主要是用肛周拭擦法查虫卵,常用的方法有透明胶纸肛拭法、牛皮纸圆形孔胶带纸粘贴法及棉拭漂浮法等。因为雌虫是在夜间移行至肛门外排卵,所以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便前进行。蛲虫的检出率和检查次数很有关系,检查次数多则检出率增加。一般采用3次。
2.粪便检查蛲虫卵 尽管粪便检查蛲虫卵检出率很低,但有时也能在粪检时(如在直接涂片或加藤厚涂片法中)发现蛲虫卵。
3.在夜间如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搔肛门等处,可在手电筒照射下观察肛门皱壁及会阴,常可检获白色线头状成虫,根据成虫形态特点可诊断。
五、预防
根据本病特点,在采用驱虫治疗患者的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预防蛲虫的知识,讲究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教育儿童养成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可杀死蛲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