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学》报道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艾滋病进展的新机制
CCR5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CD4+T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众所周知,CCR5Δ32突变具有抵抗HIV感染的保护作用。
图1. HIV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和CCR5辅助受体感染CD4+T细胞
近年来人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不存在Δ32突变的CCR5基因内或邻近的一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能影响HIV感染,但相关的分子基础不清楚。近期《自然免疫学》发表了Kulkarni等人题为 “CCR5AS 长非编码RNA变异差异调节 CCR5表达,影响 HIV 疾病结果”的研究论文,报告了一种通过长非编码RNA(lncRNA)对CCR5进行转录后调节的新机制,解释了上述SNP与HIV-1感染相关的分子基础。该研究表明,位于CCR5基因间的SNP(rs1015164)影响长非编码RNA(lncRNA)CCR5AS的表达,而CCR5AS具有稳定CCR5 mRNA,调节CCR5表达的功能,从而影响HIV-1 感染CD4+T细胞。
图2.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15164A/G)影响HIV-1 感染疾病进展的机制
CCR5一直是抗HIV研究的重要靶标。目前全球唯一功能性治愈的“柏林病人”是因为其患白血病移植了CCR5Δ32纯合缺失的供者骨髓。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我国邓宏魁、陈虎和吴昊教授合作建立的基于CRISPR在成人造血干细胞上进行CCR5基因编辑的技术体系,证明经基因编辑后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长期稳定的造血系统重建,初步显示了其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潜力。Kulkarni等人的研究揭示了CCR5转录后调节的新机制,为研发抗HIV治疗药物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