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SARSr — CoV和MERSr — CoV 有明显区别。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火病毒。
二、 新冠肺炎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
三、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具体情形包括: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8.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四、 密切接触者是怎么追踪和管理的?
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最少进行2次体温测量,并询问是否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疑似病例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
五、 公众应该如何预防?
1. 减少外出
尽量在家休息,避免前往疾病正在流行地区,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2. 做好防护
外出时要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每次洗手至少20秒。
3. 健康监测与就医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